习学书法的朋友有很多人喜欢学习行书,因为行书书风飘逸,俊秀,灵动感十足,艺术可观赏性极强。
因此,考据历代诸家的称赏赞誉度,世人将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王珣《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和李建中《土母帖》依次排为称为天下十大行书。它们各自独具艺术魅力,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里程碑。
王羲之《兰亭序》▲
(相关资料图)
今天单表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873-954)。
他的名气不如唐代的虞欧褚薛,更不如颜柳;也不如宋代的苏黄米蔡。他夹在唐宋之间,继承了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又启发了北宋书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都受其影响。在中国书法史上,杨凝式是唐宋接续之交的代表人物,其意义不可忽视。他存世的书迹有:《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和《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件件耐品。
颜真卿《祭侄文稿》▲
杨凝式,后周时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曾佯疯自嗨,故亦称“杨风子”。
他有很多疯癫故事,虽疯癫,却也有妙趣,譬如:杨凝式爱游佛寺道祠,有一次出游,仆人问他去哪里,他说:“到东边广爱寺去。”仆人说:“不如到西边的石壁寺去。”他说:“姑且去广爱寺。”仆人仍坚持,他就举鞭好像要打仆人,却挥鞭西指说:“姑且游石壁寺。”从他的奇怪行为可以看出作为生在乱世里的知识分子的无奈,以及自我保护的智慧。
杨凝式《韭花帖》▲
据《旧五代史·周书·杨凝式传》载:“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
蕞眇,就是矮小的意思,但他聪慧过人,擅长文辞。他的《韭花帖》是一篇信手拈来的书札,不长,抄录如下:“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凝式状。”内容大致是:午觉醒来,肚子饿了。正好收到朋友送来的韭菜花,杨凝式用它拌羊肉吃。这封答谢友人馈赠的书信,富有文学性,可见杨凝式确实“长于歌诗,善于笔札”。
杨凝式草书《夏热帖》▲
从书法的角度看,行楷《韭花帖》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用笔出于颜而秀于颜。
唐人写行楷,字距行距,排得密匀,《韭花帖》不同,字距行距都拉得很开,有一种疏朗的新格局。潘伯鹰在《中国书法常识》一书里写道:“(杨凝式的)这一窍门被后来的董其昌窥破了,董学了此法又夸张地应用起来,便成为董书的一种特殊面目。”
《韭花帖》放大字体▲
杨凝式在洛阳的寺院里留下很多字,正因为他的字基本上都贡献给了寺庙墙壁,所以墨迹流传少之又少。
宋初的书法家李建中很佩服杨凝式,他有一首《题杨少师大字院壁》诗:“枯杉倒桧霜天老,松烟麝煤阴雨寒;我亦生来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李建中经常去寺院,研究和欣赏杨凝式的书法,学习杨凝式“枯杉倒桧”的老健笔力和“松烟麝煤”的柔美墨韵。黄庭坚到洛阳,遍观僧院壁间杨凝式书法,认为杨书与吴道子的画为“洛中二绝”。随着时间的摧毁,绝美的“洛中二绝”如今在洛阳早就绝迹了。
洛阳的寺院碑刻▲
正史写到这里,说说“稗史”介绍杨凝式的传闻:
唐朝有一个叫张旭的,称为“张颠”;北宋一个叫米芾的人,人称“米颠”;在他们中间,还有一个被人称为“杨巅疯”的人。这个人就是历经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6朝,每次都要想方设法拒绝出来做官,偏偏还不能遂愿,活了82岁,世称“杨少师”的杨凝式
杨凝式生得短小、丑陋,但聪明过人,性情恣诞,长于官宦之家,后梁时代,做过御史、员外郎;后唐担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后晋时代,官至太子宾客、礼部尚书;后汉被封为太子少傅、太子少师;后周时期同样位居高官……
欧阳询《张翰帖》▲
这些还都是他多次辞官后的结果,如果他不拒绝的话,官肯定做得更大,但也会死得更早。 坊传,因为他年轻的时候管不住嘴,看到什么不合意的就喷,由此得罪了朱温,差点被杀头。为了避免祸及家族,他不得不装疯卖傻,以至于整个洛阳的人都把他当成“杨疯子”。
后来,每次皇帝想要让他干点出格的事情,他就会莫名其妙地发病,癫狂无比,等到事情过后,又会慢慢自愈。他就是靠着装疯卖傻这个生存秘籍,一直在五代十国之中辗转腾挪。
米芾《蜀素帖》▲
“杨疯子”只是他的外表,杨凝式本人是一个聪明绝顶、才华横溢,又擅长诗歌、书法的人。中国书法自二王“完法”之后,从羊欣、王僧虔、智永到虞世南、张旭、韩滉、颜真卿、怀素、杨凝式,一脉相承;尔后的“宋四家”则是在杨凝式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展现出个人特点。
《谚语》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