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方网讯(记者/郭昊奇)8月19日,蔡崇达携第二部作品《命运》亮相南国书香节,就自己创作的延续性、作品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与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申霞艳畅谈,并着重分享了“家乡”“乡土”在他写作中的分量。
层层浪、海上土、田里花、天顶孔……小说《命运》以阿太的五段回忆,切入时间长河中人们不得不直面的一个个本质命题,阿太从15岁听到了关于自己到老时将无子无孙送终的命运,而后为了改变这个命运,做了一个女性所能做的全部努力,包括孕育子女、收养孩子,积极面对生活等等,以九十九岁阿太一生的故事为主线,写到阿太家族的六七代人,串联起闽南沿海小镇几代人的人生故事、命运选择与时代浮沉。
在蔡崇达看来,“命”像是山间的小溪或者是高山上的雪水,你一离开所处的环境,人生历程的起点,注定向东流淌。至于流经何种路径,在每个路径里跌宕成怎样的景致,翻滚出怎样的浪花,其实是不一定的。人世间的脉络和纹路更是变化和翻滚着的,“命”有既定的旅程,但“运”有诸多可能。当你对世界的理解拓宽时,你会看到命运的各种样式,命运中的“运”不只是世间变幻的诸多脉络,其实更是人们认知自我和认知世界的方法不一样。
“我写《命运》其实写的是我们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精神家底。”只有回到来处,才更有力量去往更远的未来。他庆幸自己被安放在这块土地,这块埋藏着亿万先人留给我们如何生下来、活下去的诸多话语的土地。当一个人面对人生命题的时候,你是脆弱、无助和恐慌的,但当你发现很多人都在一起面对这个命题的时候,甚至互相陪伴着彼此的时候,或许你会觉得安定很多,或许就能让你更有勇气一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