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6月19日电 题:“转”出一片新天地——福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线观察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董建国、潘洁
一款智能马桶有多潮?智能语音控制、紫外线杀菌……走进位于福建泉州的国内卫浴龙头企业九牧集团,展厅里各式各样的智能马桶引人注目。
“科技赋予了卫浴行业更多想象力。”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孝发说,在很多人看来,卫浴行业很传统,而九牧坚持自主创新,在全球设有16个研发中心,以每年不低于销售额10%的研发投入,不断抢占市场。
走进九牧集团的5G智能马桶工厂,车间内,各种物料智能传递,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车间运行情况,机器人与产业工人在流水线上各司其职、精准作业。
“一条年产30万套智能马桶的生产线,综合生产效率提高了37%。”九牧集团科牧智慧制造研发院院长林开雄说,通过升级改造,工厂年产智能马桶数量可达450万套。
福建是我国民营经济大省,纺织服装、卫浴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批传统制造产业应势而动、变中求进,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走进福建晋江华宇铮蓥集团织造车间,几百台经编设备飞快运转,雪白纱线转眼间变成布匹运出,现场只有几名工人在查看设备运行情况。经编设备上方10多个摄像头,实时监控生产流程。
这正是数字化带来的效果。华宇铮蓥集团执行总裁苏成喻说,通过数字化系统,华宇生产的不同环节通过大数据自动衔接,所有环节的数据都是自动采集,生产环节衔接顺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苏成喻说,自数字化生产实施以来,华宇产品研制周期从平均30天缩减到15天,产品不良率从25%降到5%,设备能耗降低23%。
在恒温恒湿的工作环境下,清花、梳棉、并条、络筒、打包码垛等纺纱工艺流程全部由一台台高速运转的自动化设备完成,这是位于福州长乐的福建新华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建的立华智纺项目生产车间的日常工作场景。
从一个3万锭纺纱规模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旗下拥有4个纺纱生产基地、共计150万锭纺纱规模的集团企业,新华源科技集团诠释了一家企业的升级之路。
新华源科技集团总裁陈文说,公司引进香港团队,自主研发适用于本企业应用场景的工业互联网纺织大数据管理平台,为企业装上“智慧大脑”。车间设备运行、温湿度、产品产量等各类采集数据通过服务器上传到平台,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管控。在智能制造的赋能之下,公司智能纺纱车间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
面对市场环境变化,一些企业通过抢占产业链上游不断增强竞争力。
近年来,纺织龙头企业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展开多次的国际收并购,积极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说,通过展开国际收并购和技术合作,集团跃升为全球规模领先的化纤原材料己内酰胺生产集团,打破了纺织重要原材料供应链“瓶颈”。集团在连江县可门港区建设申远新材料公司,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通过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衍生出锂电池新能源原材料等多种新型材料项目,去年集团年产值突破600亿元。
福建省工信厅总工程师施惠财说,近年来,福建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正撬动传统产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标签: